新聞資訊

    NEWS INFORMATION

    當前位置:首頁新聞資訊研究發現免疫炎癥的新型表觀調控機制

    研究發現免疫炎癥的新型表觀調控機制

    更新時間:2019-03-05點擊次數:1653

      研究發現免疫炎癥的新型表觀調控機制

    2月26日出版的新一期《免疫》(Immunity)雜志刊登了中國工程院院士、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研究團隊的論文,報道了一種稱為lnc-Dpf3的新型長鏈非編碼RNA能通過抑制樹突狀細胞(DC)體內遷移進而抑制炎癥性疾病的發生發展。

    DC是一類重要的天然免疫細胞,在激活機體免疫應答及維持自身免疫耐受過程中發揮了關鍵性調控作用。一旦感知病原體入侵,DC會成熟并遷移至淋巴結等發揮免疫功能,如果DC遷移出現紊亂將導致DC在炎癥部位的過度聚集及活化,導致組織過度炎癥,甚至引發炎癥性疾病的發生。探索DC遷移過程的調控機制對于深入了解DC在天然免疫與炎癥中的調節作用,并尋找DC遷移或活化異常引發的炎癥性疾病的潛在治療靶點具有重要意義。

    DC的體內遷移受到趨化因子和趨化因子受體相互作用的共同調控。由淋巴結基質細胞所分泌的趨化因子CCL19/CCL21作用于成熟DC表達的趨化因子受體CCR7,促進DC向淋巴組織的T細胞區遷移,啟動并調控T細胞介導的適應性免疫應答。目前對于DC遷移的調控機制尚缺乏了解,特別是長鏈非編碼RNA在DC遷移及炎癥性疾病中的表達變化及發揮的作用未見報道。曹雪濤與海軍軍醫大學醫學免疫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教授劉娟等發現lnc-Dpf3在CCR7介導的DC遷移過程中發揮負向調控作用。DC條件性敲除lnc-Dpf3的小鼠表現出CCR7介導的DC遷移增強,繼而引發適應性免疫過度活化及組織炎癥加劇。機制研究發現,CCR7信號能夠抑制DC中lnc-Dpf3 RNA m6A修飾介導的RNA降解,從而上調lnc-Dpf3表達。上調的lnc-Dpf3負反饋抑制CCR7介導的轉錄因子HIF-1α活化及糖酵解基因LDHA表達,從而抑制DC的糖酵解水平,終負向調控CCR7介導的DC遷移。

    天然免疫及炎癥調控一直是生物醫學領域的前沿研究熱點。該研究揭示了免疫炎癥的新型表觀調控機制,有助于解釋與免疫細胞過度遷移相關的炎癥性疾病的發生機制,為設計和探索炎癥性疾病治療方法提供了新思路新靶標。

     

    熱線電話:17317792356

    掃碼加微信

    Copyright © 2025上海臻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滬ICP備18023679號-3

    技術支持:化工儀器網    管理登錄    sitemap.xml

    主站蜘蛛池模板: 纳雍县| 兰西县| 宜春市| 鱼台县| 盐城市| 阳朔县| 宜君县| 汶上县| 石泉县| 会东县| 波密县| 临夏县| 南木林县| 象山县| 长海县| 芮城县| 靖远县| 赫章县| 当阳市| 孟津县| 永和县| 星座| 高州市| 霍山县| 三原县| 保康县| 定襄县| 武汉市| 稷山县| 徐闻县| 都兰县| 石狮市| 富源县| 交口县| 建宁县| 惠州市| 施秉县| 余庆县| 金阳县| 恩平市| 清远市|